聽說原來的廣和粽子小作坊建成了儋州目前最大的粽子加工廠,在一個初夏上午,我走訪了新開張的粽子加工廠。
在廠辦公室客廳里,廠長田傳明先生為我們沏好了他從廣東茂名老家?guī)淼暮貌?。田廠長旁坐著一位長者,似曾相識,但一時又想不起來。他似乎明白我的心事,便主動地說:“老鎮(zhèn)長,我是 20多年前到那大辦煤氣經(jīng)銷的老田呀!”原來,我們都是老相識呀,只不過是歲月改變了彼此的模樣。老田告訴我,他年事已高,企業(yè)的事都交給兒子田傳明了。
我問老田為何干起做粽子這行當,他不假思索地說,儋州粽子是海南名粽,它與我們家結下不解之緣。原來,上世紀九十年代初,他從那大帶了20個粽子回茂名老家,當天的晚飯,家里來了好幾位親戚朋友,吃飯時他拿出5個粽讓大家嘗嘗,客人吃后都問還有沒有,老田只好把剩下的15個全部端上,結果也都吃光了。大家對儋州粽贊不絕口。從此以后,老田每次回家都帶著儋州粽。儋州粽子很快在他的家鄉(xiāng)出了名。
傳明接過老爸的話說,自從10年前來到那大后認識了許多儋州的朋友,覺得儋州粽子的文化底蘊太深了,真是不到儋州不知粽子美,不吃儋州粽子不知詩意濃!經(jīng)過對市場的調(diào)查之后,他決定把“儋州粽”這張名片做精做美,開始了小作坊模式小批量生產(chǎn)儋州粽子?!跋氩坏降谝慌a(chǎn)出來的粽子就被客商搶購一空!”田傳明講述了當時的感受,顯得很興奮。
粽子加工車間是我們要看的重點,尤其是腌制室更是重中之重。按理說,這是企業(yè)的“保密局”,一般情況下是不能參觀的,但我們還是享受了特殊的待遇。腌制室大門一打開,一股濃郁的食品芳香彌漫著整個房間。在制作車間里,十幾位統(tǒng)一著裝的青年男女員工,有的切肉,有的選蛋黃,有的在包粽子。田傳明說,工人們正在制作的3000個粽子,是剛接到的廣東客戶的訂單。約10天后就是包粽子高峰期,那時工人要增加到4倍,熟練工一天包出的粽子可達600至800個。
蒸煮車間里,十口特制的鋼鍋一字型擺開,熬粽子的燃料全部是木柴。我問傳明,現(xiàn)在有高壓鍋、煤氣等先進的蒸煮技術,為何還要用木柴熬粽子?田廠長說,熬粽子是一項非常耗時的活,通常要熬10個小時左右。用木柴熬粽子,這是儋州的傳統(tǒng)工藝,其口感要比別的燃料好得多。
蒸煮車間有15道工序,最后一道是取粽子。當特制的鋼鍋打開,負責產(chǎn)品質量的員工現(xiàn)場打開了一個粽子,頓時,一股特有的香氣撲鼻而來,真的令人垂涎欲滴。
此時此刻,我想起了省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羊基廣先生的一首七絕:“青翠輕輕一襲衣,剝來香氣解人頤。東坡昔日難停箸,極贊儋州小食奇?!辟僦蒴兆?,令人難忘!